科技新知
-
AMD真香,RDNA 2架構將讓GPU性能暴增50%!
AMD在中,公布了自家下一代顯示卡架構RDNA 2的性能相關細節,基於7nm+工藝製程,性能將大幅度提升50%,同時也將導入時下許多遊戲的新功能,預計可以為遊戲體驗帶來極大幅度的進步,面對AMD新顯示卡的謠言四起,究竟我們何時才有機會大喊「Shut up AMD take my mony!」呢? AMD的RDNA 2架構是基於台積電7nm+ EUV製程技術所打造,新的製程提升了電晶體的運作效率,並使體積縮得更小,從而實現更小的封裝技術,換句話說,在晶片體積不變的情況之下,7nm+ EUV能比7nm塞入更多的電晶體,以此拉高運算效能。此外,AMD還改善每時脈執行指令數(IPC),能強化整體邏輯運算能力,並降低晶片整體設計的複雜程度與開關功率,同時優化基礎物理性能,讓時脈可以拉的更高。 總體來說,RDNA 2在得益於新的製程技術幫助之下,調整了晶片的設計架構,將晶片從裡到外做都進行了設計優化,進而讓晶片的性能獲得50%的提升! RDNA 2架構除了在性能方面的提升之外,在遊戲功能方面也不會落於死對頭NVIDIA的下風。想當然爾,各位玩家所熟知光線追蹤(Ray Tracing)、動態分區著色(Variable Rate Shading)等技術也都是RDNA 2在開發上的重點項目。根據AMD Radeon技術部門副總裁David Wang說法,RDNA 2的光追系統已經能夠實現硬體加速的光線追蹤,並以微軟的DXR 1.1(光追版的DirectX)版本進行展示。 此外,由於光追畫面在遊戲的開發上面是非常麻煩的一件工程,因此遊戲開發商無不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更為簡單解決方案,AMD也將致力於在遊戲開發上面簡化光追設計的難度,並提供統包的解決方案,特別是針對優化環境更為困難複雜的PC遊戲方面,David Wang表示AMD將最大幅度簡化API (應用程式呼叫介面)來提供最高的光追性能表現。 蘇阿姨對想要大喊AMD顯示卡真香的玩家表示,採用RDNA 2架構的顯示卡預計會在今年稍晚的時候時候上市,在命名上,RDNA一代GPU稱作Navi 1X,二代的RDNA 2的GPU自然就會被稱作Navi 2X,而還在胎中的RDNA 3也就毫不意外的叫做Navi 3x囉!只是現在肺炎疫情衝擊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,台灣雖然目前在疫情方面控制的相當優秀,但一張顯示卡的誕生不是光靠台積電生產晶片就能完成的,究竟今年是否真的可以聞到AMD新顯示卡的香氣,恐怕還有很多變數。
-
是在哈囉?Intel將續推10+奈米製程、2021年末才能踏入7nm製程
Intel近期才陸續推出許多搭載自家最新10代行動版處理器的筆電,雖然其中除了真正的10nm製程Ice Lake處理器外,也有原先和8代處理器相同14nm製程的Comet Lake系列,但至少Intel也算是踏出了第一步,加上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消息指出,10代桌上型處理器們應該快來了!?然而,就在這個大家都引頸期盼的當下,Intel CFO卻跳出來跟大家坦承:10nm製程的生產力匱乏,比不上原先的14nm和22nm系列處理器,「但我們今年還是會推出10+nm製程!」(這牙膏.... Intel雖然鄭重澄清,近期因為新冠肺炎的緣故,眾多科技廠都受其害、使得產能缺乏,但由於Intel的廠房多建立於美國本地,很少在中國或印度等亞洲地區建廠,也因此這次的疫情對其影響不大,「我們的產能並不受影響,而且還有很多訂單持續飛來中。」 自從Intel正式推出一系列的Ice Lake處理器後,你會以為他們應該會繼續努力踏出下一步,至少全面朝向10nm進展,但事實是,10nm製程對於Intel來說絕對是更花錢的選項,這點的主因還是在良率問題。對比先前超強勢的8代行動版處理器,站在商人的立場,當然還是14nm製程的良率更加優秀,這點也可以從Intel CEO的作法看見。不過Intel還是有表示今年下半年仍會推出10nm製程的伺服器系列處理器,或多或少可以讓玩家們期待一下。 至於什麼時候才能正式踏入7nm製程呢?(遙望隔壁棚~)Intel CFO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:「雖然在10nm製程上的生產力勢必不如以往,但我們對於14到10nm的突破還是非常興奮,對於7nm製程的話,Intel預計要到2021年末才會推出。」 是的,看到這邊也真的是會讓人覺得「是在哈囉?」看看隔壁棚的7nm產品們....2021年到時候他們已經不知道超前到哪裡去了呢!不過話說回來,Intel處理器多半仍是各廠商們主打的安全牌選項,至少現階段來說還是,畢竟對手陣營搭載其最新行動版處理器的筆電雖然已經亮相,但還未正式曝光,所以尚無法得知實際效能和使用體驗,但不得不說Intel真的要再加把勁了。 【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!】 ★沒新聞心癢?加入PCDIY!官方Telegram頻道: ☆「找嘸人」聊科技?加入PCDIY! Telegram討論群:
-
Google I/O因武漢肺炎取消,繼MWC、GDC後又添一例
武漢肺炎正在全球嚴重肆虐中,繼今年MWC首先開出第一槍「取消」後,日前Facebook F8開發者大會和GDC等活動也相繼取消,現在連Google也開始擔心疫情的蔓延,宣布將取消他們每年最大的盛事:Google I/O。 「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,加上CDC和WHO的呼籲,我們決定取消實體Google I/O大會。」Google發言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,Google往年都會藉由Google I/O活動介紹全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,以今年來說會是Android R,目前該版本的開發者先行測試版已經可以在Pixel 3手機上下載安裝使用;另外,以往也會藉由這場大會發表相關的硬體設備、Google軟體更新等等,看來今年是沒辦法看到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上台為大家介紹了。 至於後續的解決方案該怎麼辦,目前已知的是如果已經有購票參加的人會在3/13前獲得全額退費,同時也可以直接獲得明年的購票權;另外,關於Google I/O後續舉辦問題,官方目前尚未正式說明,不過考量到不久前Google才剛結束Cloud Next線上交流活動,估計Google I/O也會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辦,但Google本來就除了實體活動現場以外,各式的宣傳、媒體活動也幾乎都會有線上直播的配套方案(畢竟YouTube都是自己的了),所以想必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。 最後,Google為了提升大家對於武漢肺炎的警覺和緩解I/O活動取消所帶來的經濟衝擊,也捐出100萬美金給當地的機構,希望能支援更多的小型企業,同時也增進地方學校在理工與電腦科學方面的教育機會。 話說回來,目前台灣的防疫措施已經做得不錯,畢竟疫情爆發至今,雖然病例數有增加、但速度和數量對比其他國家來說都少了很多。但國外可就不這麼樂觀了,一夜增加數百例的不在少數,加上美國自己目前首都華盛頓州成重災區,截至本文撰稿期間,美國全境已達9死108例,也難免不少容易造成群眾聚集的活動都相繼取消。
-
7nm製程導入,ROG推Zephyrus G14電競筆電:AMD Ryzen 4000處理器8C/16T加持,搭Mini LED客製上蓋
一年一度的CES 2020正如火如荼展開中!眾多廠商也都同步的發表了全新新品,其中,ROG玩家共和國這兩天可說是消息不斷,先是開展首日就有和NVIDIA合作推出360Hz螢幕更新率電競螢幕的消息(),今天則是因應AMD的聲勢,推出首款搭載AMD Ryzen 4000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的Zephyrus G14電競筆電,同場推出的還有TUF Gaming A15以及旗艦級的桌機GA35,但這些都不是最讓人驚訝的,最驚訝的是華碩這次全面走向AMD的擁抱!你能想像一台名為旗艦級ROG電競筆電(或桌機)內裝的竟然是AMD家的處理器嗎?這在幾年前你跟小編這樣說的話,我是不會相信的! 先說說G14這款電競筆電,事實上光是從外型上來看就已經可以發現G14雖然仍舊採用了一刀流的上蓋設計,但在C面鍵盤的部份則是全面捨棄過往的高調設計反而走向精簡風格,全機厚度為17.9mm、重量僅1.6kg,給人一種非常短小精悍的感覺。 外觀上來說,最讓人驚訝的就是華碩稱為「AniMe Matrix LED」上蓋,今年應該可以稱之為「Mini LED」元年了,相信各家廠商都會陸續開始在產品中導入Mini LED面板,這類面板不只亮度更高、同時也兼具省電的效果,華碩這次是將它應用在筆電上蓋,藉由客製化的方式,可以讓玩家自由自訂上蓋文字,炫炮至極! 不過,其實話說回來,G14和ROG這次最大太點在規格,以往來說,ROG如果宣稱「這是一台旗艦級的電競筆電」,玩家們腦中普遍是浮現出「Intel + NVIDIA」這樣的組合,但這次AMD真的來勢洶洶!去年7月的7nm效應今年將正式燒入筆電市場,G14搭載AMD最新的Ryzen 4000系列行動版處理器,雖然華碩自己是沒有公布確切的處理器型號,不過依照國外媒體的發掘,內部搭載的是具備8C/16T配置的AMD Ryzen 7 4800HS處理器,這是ROG特別和AMD特製的4800H版本,在提供更高效能同時也具備更低的功耗。 至於在顯示卡的部分,AMD倒是沒有搭載自家的行動版Radeon RX5500M,華碩還是選擇了NVIDIA GeForce RTX 2060 Max-Q作為搭配,雖然小編認為這樣的機身應該是可以有機會搭載標準版RTX 2060顯卡的,但考量到內部的散熱以及因應全新處理器的問題,退而求其次選擇Max-Q版本或許也是在所難免。 至於螢幕共有分成幾種版本,分別是1080p@60Hz、1080p@120Hz和1440p@60Hz三種,同時本身也具備100% sRGB色域表現和Pantone校色認證,考量到本身也主打創作者取向,所以提供1440p@60Hz搭配不錯的色彩表現也是一個可考量的選擇,算是兩邊都吃得開的配置。 除此之外,其他硬體規格部分也具備32GB DDR4-3200記憶體,筆電記憶體時脈終於從過往的2666MHz提升了(內牛滿面R~),儲存空間的部分則是有M.2 NVMe PCIe 3.0介面、最高1TB空間。 另外,如果覺得上蓋的Mini LED詭異的話,華碩也有推出ASUS ROG Zephyrus G14 Moonlight White和Eclipse Grey兩種版本,這兩款的上蓋就是固定設計了。再者,若玩家想要選擇比較平價的版本的話,另外也有ROG Zephyrus G15電競筆電,同樣是AMD Ryzen 4000 8C/16T配置,不過是15吋螢幕搭配240Hz(FreeSync)(另有144Hz版本),但螢幕解析度就都只有FHD了,G15的顯示卡部分則是有RTX 2060和GTX 1660 Ti兩種,選擇上來說就比較多樣些。 雖然說ROG這次也有針對Intel推出對應硬體,不過重頭戲還是在於AMD處理器的導入,除了剛才的G14電競筆電以外,包含同步登場TUF Gaming A15電競筆電和電競桌機GA35等等,都是搭載AMD Ryzen處理器,GA35更是搭載到AMD Ryzen 9 3950X和ROG STRIX RTX 2080 Ti顯示卡,可以說是超級頂級的電競桌機。(一點都不輸桌機頂規版了) 從筆電廠今年針對自家的旗艦級產品都走向AMD的擁抱下,可以想見這樣一來對於Intel的壓力也就繼續增加了(難怪要先放出有H系列行動版處理器可上5GHz的消息...),同時,近期也有眾多消息指出,AMD Ryzen 4000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的效能甚至比對手陣營產品更強時,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廠商開始走向AMD了。 另一方面,在內部的硬體組合上也可以發現一點,「A+N」的組合配置以往對玩家來說是效能兼具C/P值的選項,從華碩在自家旗艦產品中依然選擇搭載NVIDIA家顯示卡來說可以發現,雖然AMD的行動版處理器確實來勢洶洶,但在高階行動端的顯示卡效能表現上仍舊是期待可以達成全3A的成就解鎖,這一點希望AMD在2020年可以讓玩家有更多驚喜吧。
-
CES 2020規模將持續擴大,LVCC新館與Loop隧道交通興建中,蘋果首次來攪局?!
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 (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)即將於北美時間1/7至1/10正式開展並盛大展出,幾近6成全球知名品牌將在此共襄盛舉。也許2020也代表著新的十年之始,在經過2019年的養精蓄銳之後,決定將於2020年大放異彩!根據CES官方統計,CES 2020展期間將有超過17萬名與會者,展出4500個品牌,並有1100多名產業領袖一同參與。就連,聲勢浩大。 由於當今全球各產業的數位化浪潮已拉近了各產業的異業合作,推出各式跨產業的產品來翻轉市場,因此CES展也在轉型,不再限制於消費性電子的框架,隨著汽車產業與3C結盟態勢逐漸明朗,使得各國車廠踴躍參與CES程度,已不下於其他國際車展。 正因此CES 2020的展覽主題中,AI (人工智慧)、5G與車載應用仍是這次展覽主題,這裡集結了全球高科技半導體產業、通訊產業以及汽車大廠們,爭相展現自家最強技術的表演舞台。LVCC (Las Vegas Convention Center)主展館的北館內更進駐了各家汽車科技領域的廠商,包含10大車廠,都紛紛展示其最新車載電子、新一代自駕車,以及從車載娛樂晉升到車聯網應用…等技術,來吸引消費者參觀。 當然消費電子與半導體大廠,也於在CES展示各式新的3C產品與新款晶片,如5G、車聯網晶片等等。至於5G方面,已有廠商喊出2020年將是5G元年,各種5G的解決方案與應用,更將是CES 2020展場內的重頭戲之一。 這次各大廠包括Intel、Qualcomm、聯發科、AMD、NVIDIA、微軟…等也都不會缺席,同樣會展示其最新產品與技術。在台灣廠商部份,包括HTC(宏達電),也會展示其最新VR產品與相關應用!華碩(ASUS)也會親臨CES展來揭露其最新NB產品,技嘉(GIGABYTE)也會展示其最新雲端與3C產品,而微星(MSI)也會推出最新的電競與創作者筆電產品。當然還有更多台灣廠商,會參與這個CES 2020的盛會! 值得注意的是,向來對於CES、MWC這類國際大展都缺席,甚至嗤之以鼻的Apple (蘋果),據傳將在這次CES 2020可能會在LVCC主展館的對方旅館租下整個牆面的廣告,內容以iPhone的圖樣,來暗諷其對手(Amazon與Google)的安全性風險,導致個資外洩等隱私問題。除此之外,展期間Apple還會有什麼「攪和」的行動,目前仍保密中。就等展期正式開始即可揭曉囉! 當然Google以往CES都是在室外展館進行類似園遊會的行銷,應該也會有所反擊!總之,這次展覽將會更加有看頭! 由於賭城Las Vegas已是國際大型都市,每年吸引許多旅遊人士前往。各式大型展覽也緊鑼密鼓舉辦中,而像是CES這種超級大展,不僅讓展館空間屢屢不足,就算動用LVCC主展館(Tech East)、Sands Expo附展館(Tech West)甚至Aria旅館(Tech South)都不夠,也讓不少廠商在外圍的旅館紛紛開闢自己的Suite,來吸引客戶的前來參觀。 正因此,LVCVA (Las Vega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Authority,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暨遊客管理局)也正在將LVCC展館西部的一片大土地,興建一座LVCC Expansion,詳細說明可以先看這個。 這個新館將結合時尚、購物、美食、展場於一身,讓展館不再硬梆梆,而是可以將生活與商務、會展融合為一,以成為一個LVCC區。當然這個新的展館,將預計於2021年正式啟用,屆時將如同我們台北的南港展覽二館在2019年正式啟用那樣,將容納更多攤位,並分配更多人潮至其他展館,以讓展館不至於太過擁擠!目前這個新館的第二段工程已超過50%,筆者實際拍攝到其工地對外告示牌上,也表示預計在8/30/2020完工落成。有關於這個新館的介紹與工程進度,可參考。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GsTtYW8sac ▲興建中的LVCC Expansion新展館3D模擬影片 您可以這樣比喻,Tech East有點像是我們的南港展館、Tech West有點像是我們的世貿展館,而Tech South則像是我們的InnoVEX。不過去年Computex 2019時,南港二館正式啟用,使得原先世貿展館的攤位都轉來此,而原世貿攤位則用來舉辦InnoVEX。也因此,等這個LVCC Expansion新館於CES 2021啟用之後,有可能會把Sands Expo的部份攤位移過去,而原先Tech South的攤位則可能移往Sands Expo的地方。總之,LVCC Expansion啟用時,不僅會讓更多攤位變得更大、更好逛,而那些在外圍的廠商們,也終於可以進駐到CES官方展區內了。 此外,更值得令人欣喜的是,Las Vegas官員已於2019年3月與The Boring Company (鑽洞公司)合作,於Las Vegas展覽區與The Strip大道區開挖一條長約1.3公里的隧道,這個名為,將成為展期間交通壅塞的解決方案,同時紓解Monorail 單軌列車的人流負擔。目前已知會有3站:新館/中館/南館(名稱暫定)。而LVCC Loop的運輸工具首度採用無人運輸工具(AEV),採用改良式的Tesla X車廂,一輛車子的座位與站位高達16人,時速更高達250公里。若以平常從LVCC新館走到中館大概要15分鐘的話,改搭LVCC Loop只要1分鐘即可,將讓參展民眾更加方便。 是的!LVCC Loop就是由Tesla (電動車公司)以及SpaceX (新一代發射載具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大老闆—伊隆·馬斯克 (Elon Musk)另外成立的The Boring Company來進行的隧道開挖計畫,這家新成立的工程設計與營造公司,先前的作品也只有在加州的Hawthorne試驗隧道而已,其於2018年底完工,其尚未正式對外商轉營運,而Las Vegas官方真可說是發揮其賭城賭性堅強的特色,將這個LVCC Loop計畫豪賭在馬斯克的這個新的The Boring Company身上。日前,馬斯克在Twitter也表示,這條隧道系統可望於2020年啟用,看來進度頗快的。而筆者實地拍攝其工地,也看到其告示牌上標示預計於11/05/2020完工,看來真的有機會可以在CES 2021時正式搭到這個無人車的大眾運輸工具喔! 一旦LVCC Loop落成,屆時連接Las Vegas Strip (賭城大道)至Convention Center (會展中心)就有專屬的快速大眾運輸系列,以徹底解決交通壅塞問題。當然這個計畫成功之後,也將會有第二條的延伸計畫,預計將貫穿整個Las Vegas Strip (賭城大道),讓旅客更輕鬆快速,來體驗拉斯維加斯搭配新科技所展現的全新魅力! 從上述的文章中,可以看到一直是科技風向球的CES展,未來的規模將越來越大,涵蓋的產業層面更為廣泛。今年CES 2020的Slogan仍是Are You CES Ready? 而在社群的Slogan則是What’s happening #CES2020,可看出策展單位嘗試以簡單易懂的口號,來讓全民一同參與這個盛會,無論是親自參訪,或是透過網路直播來觀看各種Keynote演講,都將使這次的消費電子大展更有看頭。 當然,PCDIY!也將報導這次廠商們的攤位現場直擊!敬請大家拭目以待!
-
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全新功能實測!一體式介面整合直播、超頻、抗延遲、手機遠端串流等新功能,賦予玩家絕佳遊戲體驗!
AMD於2019/12/10正式釋出最新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版本,這次的版本有全新的視覺與UI(使用者介面)設計,採用一鍵式安裝,讓使用者輕鬆安裝,以讓顯示卡的功能與效能瞬間爆發。 相較於先前推出的2019年版本驅動軟體相比,這次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(以下簡稱RSA 2020)在視覺上更加鮮明,其採用一體式介面設計,讓這次RSA 2020看起來更加大器!這次把新功能與先前已有並強化的功能全部整合,包含:遊戲直播(ReLive)、自動或手動超頻調校(Performance Tuning)、效能監控(Metrics)、升級顧問(Upgrade Advisor)、省電功能(Radeon Chill)、快速移動爆發效能(Radeon Boost)、抗延遲(Radeon Anti-Lag)、影像銳化(Radeon Image Sharpening)、點陣像素畫面強化(Integer Display Scaling)、機器學習級之媒體畫質濾鏡(DirectML Media Filters)…等各式功能。當然這次也包含更進化的手機/平板遠端串流功能(AMD Link),不僅可以在LAN/WLAN上串流,更可以直接透過行動網路(如4G)來串流,讓您在外也能走到哪、玩到哪,我家也可以是個Stadia! AMD除在CPU、GPU硬體持續推出更令人期待的產品之外,在軟體上也花了不少工夫。以GPU產品來說,其驅動程式與控制介面,最早是叫做CCC (Catalyst Control Center),功能比較簡單,直到2016年後就更名為Radeon Software,接著陸續推出Crimson Edition、Crimson ReLive Edition,到2018年再推出Adrenalin版,2019年則推出Adrenalin 2019年版。每次新版推出時,不僅在效能有所提升,也提供更多新的強大功能,讓玩家們可以搭配自己的Radeon家族顯示卡,來玩到更流暢的遊戲,同時也能發揮更多用途! 時序進入2020年,Radeon Software也提供不少重大更新!這次的版本叫做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版,研發團隊下了不少工夫,來強化驅動程式穩定度,同時提升效能。在使用者介面與功能上,也等於幾乎是砍掉重練,全部重新設計,採用一體式介面,將所有與遊戲相關的功能與設定,全部納入。只要安裝好之後,即可透過 Alt-R 來呼喚出 RSA 2020的主畫面(全螢幕UI),或是透過 Alt-Z 來呼喚出迷你版控制畫面(顯示在左側或右側),讓玩家免「跳窗」(跳回視窗),即可進行各種軟體功能或硬體調校。甚至其內建瀏覽器讓玩家直接看YouTube攻略,以幫助玩家順利過關! 以下就直接透過簡報,來說明這次RSA 2020的重點功能與特色,以及文後的實測說明。 以下就直接透過簡報,來說明這次RSA 2020的重點功能與特色,以及文後的實測說明。 AMD最新版本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(RSA 2020)這次更猛,提供新視覺與新功能,當然要親自體驗一番,才能體驗其功能有多強勁!以下就透過實際畫面來說明這次的提升部分。 這次AMD推出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,在使用介面上看起來很像整個砍掉重練,重新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打造新的視覺介面,並整合各式遊戲必備的工具,不管是截圖錄影、畫質調整、效能調校、自動超頻、硬體狀態即時檢視、線上直播、遠端遊戲串流…等等,都提供讓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! 整體而言,若您是A粉,絕對值得您趕緊下載來體驗。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版,已經在2019/12/10正式上架。玩家們趕快去下載來用用看吧!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下載處:
-
Internet Archive再釋出2500套懷舊MS-DOS遊戲,讓您重溫90年代小溫馨
玩膩了最新主流遊戲了嗎? 這些新出來的聲光效果極佳的現代化電腦遊戲,每一片都要花不少錢購買、要用夠等級的電腦與顯示卡來執行,還要花頗多時間來破關…等等。您是否偶爾也想玩玩輕鬆一點的遊戲呢? 尤其是懷舊類且免費的遊戲,可以重溫當時遊戲的單純與趣味。 1996年成立的Internet Archive (網際網路檔案館,),是由Alexa的創始人Brewster Kahle (布魯斯特·凱利)創辦的非營利組織,主要功能像是網際網路的數位圖書館,提供各種數位資料,包含網站、音樂、照片、影像、電子書…等內容,由於Internet Archive也提倡網路開放與自由化,因此有不少人將早期、免費、過了著作權保護期、自由公開的各式數位資料,紛紛存放於Internet Archive裡面,提供網際網路使用者能夠永久免費存取。 目前該站收錄的資料包羅萬象,當然也包含各式傳統的軟體或遊戲,而Internet Archive也提供這些已經發行超過25年以上的遊戲,並甚至提供線上模擬器,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上重溫當時的感動。目前提供的遊戲平台,包括NES (任天堂紅白機)、Apple ][ (蘋果二號電腦)、Amiga電腦、傳統PC遊戲(還不分作業系統的PC遊戲和純MS-DOS遊戲),還有各種遊戲機的綜合大廳(含各式家用電腦、遊戲機,例如Atari 2600主機、Sega Genesis/Game Gear/Master System等等),甚至連以前Game&Watch那類的掌上遊戲機都有,而且大多都有對應的模擬器可以在線上執行。有關於更多該網站的介紹,請參考。 早先Internet Archive提供了約4,000多套的,讓玩家可以重溫PC起飛1980~1990年代的遊戲。這些遊戲都可算是屬於當時非常純真年代的產品,檔案不大,畫面簡單,遊戲內容也樸實,雖然聲光效果可能不比當時的遊戲機,但卻是PC玩家休閒時刻會投入遊玩的遊戲。 為讓更多遊戲重見天日,該網站於,這些遊戲括及到1990年代的當紅遊戲,這時候的遊戲大多已紛紛採用光碟來發行,容量破100MB以上都有,且支援音效卡,有些還有全程語音!包括當紅知名遊戲,像是Princess Maker 2 (美少女夢工廠2)、Alone in the Dark (鬼屋魔影)…等等,這些稍微新一點的遊戲,現在也都可以在Internet Archive玩到囉!不需要去Steam平台去購買。真可說是懷舊玩家們的一大福音! 除了新加入的遊戲外,更新或更舊年代的遊戲也都一併收錄。當然,中文遊戲也有收藏,玩家可以見證當時當紅的MS-DOS中文遊戲的傑作,尤其像是仙劍奇俠傳、天使帝國、中華職棒、金庸快打、齊天大聖…等等,現在都可以直接在線上玩到囉! 在點選上述的網站時,若看不到遊戲,只要記得切換到COLLECTION頁面,即可看到各種遊戲的列表。 前面提及該網站提供各種平台的各式軟體,連以前Game&Watch那類的掌上遊戲機都有提供,外型包羅萬象,有些還是當紅遊戲,像是Tamagotchi (電子雞)、Mortal Kombat (真人快打)等等。不過,有趣的是這裡都找不到Nintendo的Game&Watch,八成是版權問題無法直接在這裡提供吧! 當然若想玩的話,您倒是可以到去玩就是了,記得要安裝Adobe Flash才能玩喔!
-
Intel停產第七代Kaby Lake系列處理器,連袂Kaby Lake-G也將於2020年說再見!
為生產新一代處理器而將舊世代處理器EOL (End Of Line,停產)的消息時有所聞,而下游製造商、CPU代理商或經銷商也都會提前收到PCN (Product Change Notice,產品變更通知)的文件,裡面會講述各種產品的細部型號與變更說明、受影響的產品,以及EOL的產品等訊息,讓其可以趕快出清其手邊的舊世代產品,並為新世代的產品做鋪路。 這次Intel為準備大量生產同是14奈米的第十代Comet Lake系列處理器上,其已計畫要將大多數給EOL掉,以騰出更多產能。另外,先前與AMD合作推出的Kaby Lake G (內建Radeon Vega顯示晶片的超大顆CPU,也已公布要結束生產。不過這些處理器其實效能也已經趕不上現役的第八代Coffee Lake、第九代Coffee Lake Refresh了,現在EOL,對消費者來說好像影響也不大就是了! 這次Intel於10/9的QDMS網頁中,發出了,裡面有提到將把絕大多數的Kaby Lake處理器(還有一小部份Skylake)停產,其中提到最晚下單日期為2020年4月24日,而最後產品停止出貨日為2020年10月9日,亦即Intel讓其客戶還有一年的緩衝期,到了明年此時,就不再出貨Kaby Lake處理器了! 這些影響到的處理器產品,包括:Core i3-7100至7350K、Core i5-7400至7600K、Core i7-7700至7700K,不管是Tray盤或是盒裝版本。列表如下: ● Core (Kaby Lake)系列: Core i7-7700/7700T/7700K Core i5-7400/7400T/7500/7500T/7600/7600T/7600K Core i3-7100/7100T/7300/7300T/7320/7350K ● Pentium/Celeron (Kaby Lake)系列: Pentium G4560/G4560T/G4600/G4600T/G4620 Celeron G3930/G3930T/G3950 ● Core (Skylake)系列: Core i7-6700 Core i5-6500 Kaby Lake處理器,自2017年初正式發表至今,也已快3年了!Kaby Lake家族處理器,包含Intel i3/i5/i7-7xxx系列、Pentium G4xxx系列,以及Celeron G3xxx系列,大多內建Intel HD Graphics 600系列內顯,搭配Intel 100/200系列主機板,是末代還可以安裝Windows 7的處理器,主要隸屬於其Process-Architecture-Optimization (PAO)進程中的O (優化)階段,跟第六代Skylake的效能相比,提升程度有限,而此時AMD正式發表了Ryzen第一代處理器,這些首款採用Zen架構的處理器,在效能上已能與大多數Intel Kaby Lake處理器相抗衡,使得Intel趕緊於2017年第四季推出第八代Coffee Lake來回擊! 無獨有偶的,除了自家Kaby Lake桌上型處理器之外,Intel也將自家的也EOL掉。這款Kaby Lake-G家族,其實是前AMD首席架構師Raja Koduri跳槽到Intel之後,首度牽線成功的產品,於2018年CES首度亮相,這顆看起來超大的處理器,擁有Intel Kaby Lake CPU核心,以及AMD Radeon RX Vega GPU核心,單顆處理器就能擁有不錯的執行效果,能執行絕大多數主流遊戲,因此被視為下世代輕薄電競機(例如小電腦、NUC)的絕佳處理器平台,當時Intel還推出Hades Canyon VR Gaming NUC小型電競機,來說明自家處理器的優勢! 然而,就在2020年Intel也即將推出自己的桌上型顯示卡,搭載自家最新Xe GPU,來建立自己的時,上述的Kaby Lake-G因為其GPU還停留在Vega架構階段,而AMD現在也主推自家Navi架構的GPU產品,使得Kaby Lake-G淪為被「檢討」的對象,也就是即將EOL掉這項產品線了! 這次Intel於10/7的QDMS網頁所發出了提到了全系列7款Kaby Lake-G處理器即將EOL,最晚下單日期為2020年1月31日,而最後產品停止出貨日為2020年7月31日。以下就是這次Kaby Lake-G的停產名單: ● Core (Kaby Lake-G)系列: Core i7-8705G/8706G(兩款)/8709G/8809G Core i5-8305G(兩款) 針對Kaby Lake-G的停產,Intel表示,其近期正在調整其產品組合,其第十代Core處理器擁有Iris Plus繪圖晶片,採用基於Gen11的GPU架構,擁有比現在產品高達一倍的GPU效能,此外,Intel也表示他們的GPU引擎擁有更多的提升空間,將帶給未來PC很好的效能提升! 一款產品一路發展到了10代,始終要有一些新面貌讓大家覺得你這家公司的產品是有在創新!諸如Apple的OS X 10.xx版、iPhone X系列,還有微軟的Windows 10,如今Intel的Core系列處理器也從一代到十代,CPU代號也發展到了Core ix-10xxx了,勢必要有一些重大改變,才能讓大家覺得你這家公司是有真正在進行產品「創新」,而不是一直在「更新」產品。 要如何帶領Intel邁向新的十年,相信這一屆應該會有其可行性作法,讓Intel再次偉大!首先可以知道在CPU方面,2020年第二季起,伺服器CPU將有Ice Lake-SP,而桌上型CPU則有Ice Lake-S (搭配495晶片組主機板),皆是10奈米製程且採用全新架構所設計的CPU產品,將擁有更好的效能。 至於現階段的Cooper Lake-SP伺服器處理器、Cascade Lake-X高階桌上型(HEDT)處理器(搭配X299晶片組),以及Comet Lake-S (搭配400系列主機板),這些都還是採用14奈米製程的過渡產品,就看消費者看是要買單,還是直接給EOL掉,就看各位看官們的意願囉!
-
重返「金標」榮耀!WD推「Gold」企業級 SATA HDD硬碟,全採傳統磁性記錄
早前WD曾將旗下針對企業級別「Gold」金標HDD硬碟暫停生產,不過現在「金標」將重返江湖了,這次除了在容量選擇上,目前常見的1~14TB各式容量全到位以外,在內部技術上也採用傳統磁性記錄(Conventional Magnetic Recording、CMR),藉此穩定消費者在進行隨機寫入時所產生的工作負荷,另外,也將自家的secure erase功能加入,讓HDD本身的使用模式更加彈性。 基本規格部分快速介紹一下,採用的介面是SATA 6Gbps,容量最高14TB、最低則是至少1TB,全部都採用CMR寫入模式,以確保硬碟在寫入時的速度可以更加穩定。而硬碟的轉速部分則是7200RPM,金標HDD的保固為五年,可提供每年550TB的工作負載處理能力,其中,12TB版本和14TB版本兩者的MTBF時間達到250萬小時,其他容量的部分則是有200萬小時。 讀寫速度表現方面,14TB版本最高理論速度可以達到267 MB/s,最低的1TB版本也有184 MB/s,而根據容量大小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快取容量,14TB版本有512MB、4TB~12TB版本有256MB、1TB和2TB兩者則都是有128MB快取。其他的功能部分則是還有全容量版本都提供防震技術支援,WD採用精密的監視電子技術,可即時修正線性和旋轉震動,大幅提升在高度震動的環境中的效能。同時在12TB和14TB兩個版本還有HelioSeal充氦技術,可提供低功號的特色。 目前WD台灣官網上針對全新的「金標」SATA HDD硬碟的售價尚未公布,不過在美國官網上則是可以看到1TB版本要價79.99美金,14TB版本則是550.99鎂。
-
蘋果Apple Arcade動手玩、每月170元值得嗎?
蘋果上個禮拜的秋季新品發表會上,除了眾所矚目的iPhone 11新系列機以外,其他比較特別的「新品」聚焦在軟體服務上,其實蘋果近年來最賺錢的項目已經不再是iPhone、iPad、甚至Mac這些硬體設備了,最大的利潤來源反而來自軟體層面,像是Apple Music即是一例。同時,整個全球市場上目前最夯的服務也開始走向「訂閱」、「月租」制,也就是像Netflix、Spotify(當然也包含Apple Music啦)這樣的服務,而在遊戲方面,Xbox One和PlayStation都有推出每月會員,只需訂閱即可每月享有免費遊戲遊玩,Xbox One甚至還曾經推出過讓玩家可以購買呢! 蘋果也看準了這個市場,在這次的發表會中推出Apple TV+影音串流服務以及Apple Arcade遊樂場,前者主要是針對像Netflix、Disney+這樣的結構,後者則是針對遊戲市場而來。目前Apple Arcade預計是要到明天(9/20)才會正式推出,不過小編因為日前有安裝iOS Beta版本,因此已經先在App Store裡面找到Arcade的選項並且啟用了,接下來就用實際的心得告訴玩家:每月170元值得嗎? 當玩家更新到iOS 13以後,就會在App Store下排選項中看到Arcade頁面,如果是初次進入的話,會在頁面中顯示是否要免費試用一個月的選項,其他的內容基本上就跟App Store裡面的遊戲頁面相同,Apple會推薦值得注意的遊戲給玩家。 不過這邊要注意的一點是,如果玩家選擇開啟免費試玩的話,當月期限結束以後,下個月是會直接從已經綁定的銀行帳戶/信用卡扣錢繼續使用的喔!所以如果玩家試用結束後覺得不適合自己,要記得前往設定中將Apple Arcade的訂閱關閉。 值得注意的是,Apple Arcade支援搖桿控制,只要玩家使用藍牙設定連結,就可以使用搖桿玩遊戲囉!不過目前不是每個遊戲都有支援就是了~ 小編在短暫瀏覽遊戲清單的過程中發現,其實Apple Arcade裡面的遊戲選項真的非常多,玩家們如果想要在這裡面沉浸個幾小時的遊戲世界是做得到的喔!Apple Arcade另一個吸引人的特點是,雖然說每個月要價170元來訂閱,但它支援最多可以和5個家庭成員共享,也就是每個人只需要不到30元就可以免費遊玩,這點倒是不錯。 除了剛才有提到的部分遊戲支援離線遊玩以外,Apple Arcade還有幾個官方特色要點,第一當然就是訂閱一次全部任你玩,且遊戲中無廣告、免額外購買(無課金機制),除此之外,Apple Arcade目前初期僅支援在iPhone上使用,不過未來也會支援在iPad、Mac、甚至Apple TV上遊玩,確實是一大優點。 重點來了,Apple Arcade目前每月要價170元的價格,真的值得你/我花這個錢嗎?小編的答案是:看人。 對,真的看人!剛才前文有說過,雖然說目前Arcade裡面遊戲確實可以說有上百款,但真正吸引小編願意購買Arcade的遊戲,可能也只有少數一兩款,吸引力不高。不光如此,現在手遊市場上有這麼多所謂的「高畫質遊戲」,甚至所謂「狂熱玩家」會喜歡的手遊(像是《絕地求生M》、《極速領域》等等)在Arcade裡面全都看不到(至少目前還沒有),取而代之的是眾多「老少咸宜的遊戲」。 Arcade裡面目前的遊戲內容幾乎全部都是以輕鬆、休閒玩作為主題,同時也不需要玩家24小時掛機、且也沒有額外課金的機制,等於是下載了就可以放著,一段時間再回去玩也沒關係的遊戲。這對於許多非常熱衷在手遊中的(重度課金?)玩家來說,可能會興趣缺缺。加上多數遊戲畫面目前不是走高畫質風,也沒有《天堂M》這樣的懷舊情懷吸引人,因此,對於多數已經在玩很多手遊的玩家來說,Apple Arcade並不吸引人。 不過話說回來,看到這個標題相信眼尖的玩家一定已經發現:「休閒」、「無課金」、「可共享」,這幾個關鍵字串連起來的遊樂場,其實非常適合整個家庭成員遊玩,尤其爸爸媽媽如果擔心小孩沉迷手機遊戲,又不希望小孩隨便亂花錢的話,其實訂閱Apple Arcade給它們玩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。要不然再者,拿來當作打發小孩的方法也不錯(大誤!) 另一個可以考慮的一點是:未來。這是一個很虛幻的理想,但如果它是蘋果,或許可以期待,我們回頭看看當年剛推出的Apple Music服務,在他剛推出的時候,當時最大的音樂串流服務是Spotify(其實現在也還是啦),如果今天是一個隨便的音樂串流平台,要在這樣幾乎可說是獨佔的市場中出頭是非常困難的,但因為它是蘋果,所以Apple Music近年來起飛了。 反觀Arcade這個例子可能也可以同樣應用在這裡,蘋果用戶都知道;我們可以玩的遊戲真的很少。先不說iOS因為系統穩、加上機種不多的關係,使得遊戲開發商很願意為了iOS用戶開發新遊戲,不過Mac用戶呢?說到底,買Mac的人也不會是為了玩遊戲啦!不過就是會有些時候,我們也希望可以玩一點遊戲啊~Bootcamp雙系統或許是個選擇,但需要分享儲存空間給Windows 10,仍然是個麻煩。 那麼今天蘋果推出Arcade服務的未來期許在哪?我們不要期待它能成為下一個蘋果界的Steam,但或許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救贖,正因為它是蘋果,所以或許它有能力同樣起飛,現階段來說,你我可能都無法在蘋果Arcade中找到最吸引自己的遊戲,但未來當Apple持續推動(並且成功推動)的話,考量到Arcade能夠在所有蘋果產品中跨平台無縫遊玩,試問這不就是目前眾多廠商都在努力達成的目標不是嗎?但因為它是蘋果,蘋果在其旗下各產品之間的整合確實領先其他廠商好幾年,在這樣的基礎下,Arcade未來或許真的能夠成為蘋果用戶的新樂園。 但它是現在嗎?還不是。所以除非你的家庭有需求、家族成員多或是有小孩要顧,這樣的情況下才值得花這筆錢,否則的話,小編建議蘋果用戶還是再等一會兒吧!(當然如果對蘋果超有愛就另當別論囉XD!)
最多人點閱
-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:NVIDIA技術簡報 (下篇)
- Intel Optane Memory & Optane SSD重裝上陣,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!
- 散熱膏也用Liquidmetal》史上最強液態金屬散熱膏,超頻王者酷冷博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/ Ultra
-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:NVIDIA技術簡報 (上篇)
- Intel網Killer網Realtek網 不同網卡晶片,引爆鍵盤大戰!
- 微軟推出Windows Sandbox 「沙盒」模式,提供隔絕化程式執行環境,以提升系統安全
- USB 4.0規範出爐! 傳輸頻寬達40Gbps! 可「選擇性」相容Thunderbolt 3標準
- Dell推出全新第8代Core行動處理器之旗艦Alienware與主流G系列電競筆電,聯袂多樣新品展出,北京記者會現場直擊
- 低解析度也能照常享有高畫質,NVIDIA Image Scaling畫面效果實測
- 「純日系血統 家電品牌」還在嗎?從「日立家電」被併購成為「HITACHI Arcelik 日立阿奇立克」,「東芝家電」被併購成為「TOSHIBA 美芝家電」,「夏普家電」被併購成為「SHARP 鴻海骨 夏普皮」,「日立冷氣」被併購成為「BOSCH 博世集團 德國品牌」,「混血後 日本家電」還可以稱霸全世界嗎?
- Intel發表UEFI Class 3,將於2020年停止傳統BIOS支援,屆時XP無法使用
- 配備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NUC7與NUC8現已可以預購,3月底正式上市!